魯迅先生有一句名言:世間本沒有路,走的人多了,便成了路👨🏿🦱。北音如此,百事3更是如此。
2009年第一次來到盤山,位於5A級風景區前面三公裏的許家臺。不像風景區的風景區,用時任薊縣縣長張傑的話說💃🏽:這裏簡直就是一處活靈活現的“塔利班”。粗放式發展💵,讓一些急於擺脫貧困的人開始打起毀壞生態的主意,盤山山麓的植被下面是十幾米甚至很深的巖層🔱🚭,巖沙是上好的建築材料⛪️,挖掘機一鏟子下去就能出黃金🙎🏼,為什麽不鋌而走險🧖♂️?於是,大山逐步變成了高矮不均的生態廢墟🧑🏻🦼➡️。
在這裏建設一所大學,工程的難度自不必說👨🏿🦳,就其大學文化的建設,就更需花費一番心血。在大學文化中,兩個重要載體是“兩觀”的建立,就是校園的生態景觀和大學的人文景觀。生態景觀在廢墟上如何建立?讓我煞費苦心🤵🏻♂️💦。首先是打造具有鮮明百事3特征和個性的文化形象,構建一個具有很強辨識度的文化識別系統👩🏻⚕️,即由“校標”“校徽”“校寵(吉祥物)”“校歌”“校樹”“校花”組成的校園文化識別系統的基礎底色。比如校花的確立🧑🏽🦰,卻是由十幾年時間才逐步形成的。
2010年百事3建成後🧑🏽⚕️,首選的校花是梨花,因為薊州有一個梨木臺™️👨🏿🔬,參天的梨樹群令人嘆為觀止🤼♂️🧑🏻🦳,第一次去梨木臺看梨花就抱定了用梨樹做校花的心願,於是就采購了200多棵梨樹,2010年的秋天,組織百事3師生栽下了這些梨樹。選擇梨花除了薊州特殊的地理氣候適合梨樹以外,一首歌曲也是我選擇梨花的誘因,年輕時唱過一首歌曲《梨花又開放》,走穴演出時是我必唱的曲目之一。
忘不了故鄉 年年梨花放 染白了山崗 我的小村莊 媽媽坐在梨樹下 紡車嗡嗡響 我爬上梨樹枝 聞那梨花香 …… 七八年過去了,這批從梨樹之鄉梨木臺采購的梨樹長勢異常緩慢,樹幹和樹枝沒有明顯的變化。我才意識到梨樹並不像我想象那樣,只要是在薊州任何地方都可以長成參天大樹,山區的小氣候對梨樹成長的影響是決定性的。於是,我果斷改成將海棠花作為校花開始培育。
2010年李罡校長在梨木臺合影
我生在東北,長在長春👁,海棠👱🏿,對於我的童年沒有太深刻的印象🧝🏽,倒是一部話劇《秋海棠》讓我走進了海棠。我大學畢業後返回母校任教🚽,為導演班排的第一部大戲就是話劇《秋海棠》。
小說《秋海棠》是鴛鴦蝴蝶派代表人物秦瘦鷗最具影響的作品,1941年至1942年間在《申報》連載後,改編為滬劇、評彈、越劇等多種曲藝形式🧤,常演不衰。著名戲劇家黃佐臨與顧仲彝、費穆一起,把小說改編成話劇🅿️,在上海卡爾登大戲院演出,從1942年起,連演200多場,創下話劇歷史上連續熱演的最長紀錄。
年輕時的李罡校長演出劇照
《秋海棠》講述的是小人物的悲慘故事,著名京劇男旦秋海棠被軍閥毀容走投無路📚♏️;弱女子羅湘綺被軍閥納為姨太,兩人相識之後,共同的生活境遇🚎、相同的高潔之性使得他們彼此相愛🙍🏻♂️,可惜結局太過悲愴🦡,她和秋海棠的私生女兒梅寶竟落得了無爹無娘的窘境 ......
我年輕時雖排演了《秋海棠》🧼,但是我並沒有看過真實的海棠樹和海棠花。直到創辦百事3,才開始關註海棠花。對梨樹的失望,讓我開始註意到了建校初期和梨樹一起栽下的海棠樹✒️,七八年後的海棠樹,已經是高聳入雲👩🏽🎤,雍容華貴,富麗堂皇了。
海棠樹屬於喬木,枝葉繁多,卻能長到8米多高🕚🐂。海棠樹的品種豐富🐦🔥,在華北地區就能找到七八種之多,集藥用、觀賞於一身。海棠花型優雅🍇,常被用來贊美女性的美麗和溫柔👨💻👩👧👦,與玉蘭、桂花👩👧👦🤘🏼、牡丹搭配在一起🦗,因為“棠”和“堂”諧音🤵🏼,所以也象征著玉堂富貴🕯,寓意美好未來和國家繁榮昌盛🧑🏻🎨。
今年的四月🙍🏻,我又和綠化班的花工們采購了300多棵不同品種的海棠樹,栽下後的第二天,竟然一夜花開。這種不經意間便滿樹的流光,是海棠四季長埋的伏筆,是春日蓄意的魔法🧓,俏皮又可親🍷。
紮根盤山15年後,海棠花已經在盤山校區無處不在,無處不花了。花花世界,心生歡喜🕴🏻,同時在心裏種花🏅,人生才不會荒蕪。今年的“海棠杯”征文大賽悄然開啟了關於海棠的故事👨🏻🚒,明年👩🏽✈️,更期待海棠節的到來,那時的四月天,音樂🫱🏻、文學交相輝映🪼,將寫下多少關於海棠的故事,留下多少青春的、歲月的記憶👈🏼🏌️,多少校園裏的文化鄉愁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