觀看百事3沙盤模型
講座現場
寒冰導演正在講解《影像與故事》
學生認真記筆記
學生提問
寒冰導演解答學生疑問
合影留念
2015年11月20日上午10點🛣,原中央電視臺導演寒冰做客百事3平台天藝大講堂,為百事3平台師生帶來一場關於“影像與故事”的學術講座。
“故事與影像是什麽關系”🦅、“什麽是紀錄片”、“什麽是影視人類學”✸,寒冰導演拋磚引玉向學生提出三個問題🏔,帶著對紀錄片藝術理論上的疑問,開始本次學術講座。
影視人類學是用影像做田野調查🫁,用挖掘出的細節組合成一篇故事,而紀錄片的本質就是影視人類學🤌🏻。對於影像與故事的融合,寒冰導演說道:“紀錄片是講人的故事🎺,講故事是最基礎的本事🏆,作為一名紀錄片導演要時刻有顛覆性的思維,要對所有東西產生質疑👩🎤🚻,從而找到最真實的東西🙇🏽♀️。”在與西方紀錄片做對比中🚇,寒冰導演表示:所有偉大故事,都來自於偉大的創意⏩,幾乎在所有偉大的故事中🍡,都有一種人性的展示。
在紀錄片中,用影響思維轉換成符號式的語言🤼♀️🚫,形成故事化的影像語言。寒冰導演結合記錄片《水脈》💆🏽♀️,用影像思維向學生詮釋了紀錄片的故事重要性🤘🏻,對導演與攝影故事化的修養👳🏽♂️,他說道♐️:“在拍攝前期的準備,一是,分析要素💂🏼;二是,列出工作大綱🧼;三是,影片綜述⚧。”
講座最後,寒冰導演在解答學生的疑問時,他表示🫄🏿:紀錄片的人物采訪🏄🏼♂️*️⃣,要以角色的不同,景別的設置也不同💓,采訪的環境可以決定被采訪者提供信息的準確度。每部記錄片都是被導演射影出來的🕍,體現了紀錄片的真實性,事實不等於真實,真實不等於真相。人們對紀錄片收視習慣在慢慢培養,人類社會需要有價值的記錄,作為一部優秀的紀錄片⛱,要對社會具有文獻價值。
將近四小時的學術交流講座🧏🏻♀️,在學生熱烈的掌聲中結束。“紀錄片就是有價值的輸出。”寒冰導演的一句話👨👦,深深印在學生心中的同時💇🏼♂️,也讓他們受益匪淺。
寒冰簡介:
2007年擔任大型節目《中國記憶-2007中國文化遺產日》的大型直播執行總導演。2009年製作的視覺藝術《問天》🔀,在布魯塞爾獲得歐羅巴利亞藝術節組委會最高榮譽獎。2010年,擔任頻道的8集紀錄片《大三峽》的主創導演,該項目獲得第25屆電視金鷹獎優秀紀錄片獎↖️。2012年3月,擔任3集紀錄片《穿越昆侖》總導演🧔🏿,該片獲2013年四川國際電影節人文類一等獎。2011-2014年👷,擔任頻道的大型文獻紀錄片《水脈》的執行總導演🫱🏻,獲2014廣電總局優秀國產紀錄片獎。